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精选12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14:12:35阅读量:904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 要: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为了提高其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工业”战略,这被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总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新技术制造支撑,能耗高,制造业总体低水平徘徊等问题。因此,借鉴德国“工业”战略,提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德国“工业”战略;中国制造;发展启示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制造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借鉴德国“工业”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机制,借助于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 德国“工业”战略的内涵

德国“工业()”战略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是人、机器和数据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是一种生产要素互联环境下的智能生产。其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重点,基础是分布式、自发式的生产流程与大规模、单件生产趋势的日益融合,不断进行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提速或效率的提升,也体现在从设计研发、生产到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供应链高效对接、消费者积极参与等。

2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困境

3 借鉴德国“工业”发展我国制造业的路径

我国大力倡导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更是提出了远景规划,这都与“工业”战略不谋而合,并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基本方向:智能化与数字化制造

生产方式:大规模与定制化制造

德国“工业”发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其理念本质上是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减少能耗,以解决顾客问题为主,满足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在各生产要素作为资源更灵活的配置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高度定制化产品,改善产品质量,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顾客可以参与其中,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而不是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也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优化和升级,必须重点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方式。同时,还要加强研发能力的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的管控水平,还要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服务,提出更好、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走个性化定制道路。

关键结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标准化的完善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可借鉴德国建立起个人、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型研发体系,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个人提供知识与劳动,相互协调共同研发,搭建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平台。标准化对制造业的影响非常关键,如果缺失了技术标准,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制造生产中就无法用同一种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系统也将无法识别,工业制造业在跨系统、跨平台生产时就出现了不兼容的问题。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就是要完善“工业”所提到的工业数据空间,这个空间有着统一的数据终端接口,让任何一个访问者都可以通过该空间获取世界上所有有关工业的信息。我国也要借鉴德国“工业”战略对制造业设备及工业标准的规定,力求建立起完善的中国工业标准体系并与国际对接。

保障机制:成立专业协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 要]本文将会深入剖析中国在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系统的思考中国制造业表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从宏观的角度上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有回归本土的趋势,这为以低成本为优势的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阻碍。而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国内制造业企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不足在于通过生产实践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业基础。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并且缺乏管理和技术结合的创新能力,阻碍了制造业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微观上会提出基于国内工业发展水平来提出科学的软实力培育路径,而从宏观上将会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价值链升级作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业工程;制造业;困境;路径

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美国财富中的68%主要是来自于制造业。而日本,全球500强企业中将近150个企业都是源于制造性企业。而在中国,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49%。可以说制造业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的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趋势中的分工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内的制造业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种阻力。为了能够引导制造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深入发展国内的相关技术水平,尤其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制造业将会有着深刻的意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企业通过实践发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生产基础,那么即便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也无法与国内的生产形势相互匹配,甚至会为企业带来反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工业工程为基础的管理创新的方法应用在制造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剖析国内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系统的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以及路径的选择,提出有效的方法来为制造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特征

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于2010年占据了全球的,比美国超出了。这表明中国的制造能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国内的制造业普遍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现象,低质量、低效率、高能耗等成为制造业发展中的鲜明特征。国内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产能过剩的现象严重,且产业结构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很多产品的关键部位主要是从国外进口,对于研发的投入明显较低。虽然中国一直享用制造大国的名称,但是却依然没有借此机会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这对于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是急需突破的一项难点[1]。

2.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困境

外部困境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外部困境主要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引起重视,并且规范制造业的立法体系,加大研发的投入基金,提高国家的贸易壁垒,这些都为国内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出现了制造业回归本土的现象。这种回归不只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在加强自身的优势竞争力的同时,创造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抢占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先机,不仅可以快速的增加谷内的经济实力,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增强自身的竞争水平。而这种形式对于新兴的以低成本为优势的出口国家来说有着巨大的打击。这意味着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会迅速面临订单量减少、产能过剩的现象,甚至严重威胁着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成为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强大阻力。

内部基础能力弱

IE基础积累不够

虽然目前很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RP等技术来实现对生产实践的管理,但是由于对IE基础的积累薄弱,使最终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国内在IE方面的学习与应用严重的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由于起步较晚,且有着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更多的是盲目的针对可以赚钱的产品进行生产,而忽视了对于IE的研究。国内IE积累的不够使得企业缺乏资源配置的研究,企业在产品开发到市场销售多个环节中无法做到有效的把控,成本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低下等现实问题造成了中国制造业低质高能耗的特性,并且抗风险的能力较低。无论是ERP系统还是其他先进系统的应用,如果企业缺乏一定的IE基础,而无法有效的规划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等,将会导致ERP系统的紊乱,并无法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重技术轻管理

技术是生产力提高的关键条件,技术的提高可以带来成本的降低以及生产力的解放。但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的支撑。比如在同一个行业中,企业虽然运用了同样的技术,但是由于管理上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企业运营结果上的不同。因此,有效的结合技术和管理,才是能够保证生产力发展的充要条件。一方面,制造业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做好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改进企业的运作模式才能够保证技术的有效转化。在国内的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存在一味追求新技术创新的现象,然而先进的技术采用往往会引发出更多的管理问题,如何面对这类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制造业企业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缺乏技术与管理的结合创新能力

在2010年英国的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中国仅仅占据了19个名额,这对于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来说,说明了国内的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低下。笔者经过仔细的剖析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造业在技术引进之后,并没有有效的消化技术运作的原理,缺乏在国外技术基础上的吸收和创新。第二,中国制造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创新机制。企业在技术研发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工艺创新等价值链的环节上对研发的投入较低,导致虽然有创新的思想但无法形成系统的体系,能够被市场广泛的而应用。第三,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协同性交叉。专业技术的创新无法有效的转化,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投入大,但是研究的周期长,产生的效果不佳。

3.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很多的企业通过实践表明,企业的需要实现高质量低能耗的制造水平,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遵循制造业发展的规律,面对国内外的困境,选择适合具体生产状况的发展路径。

基于IE的企业能力重构

运用IE重构制造业的生产基础,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比如,在应用程序的使用上,需要通过不断的管理和创新,改进和优化ERP等系统的问题,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的。在制造业企业基础能力的重构方面,IE是企业基础中的基础。通过运用IE理论,深入剖析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改善工艺流程,完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模式。另外,还需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IE以及IT两者的优势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科学且适应本土的生产系统,即CPS。

基于管理创新的软实力培育

经济发展中,企业的软实力利于竞争的有效开展,企业的成功也必然是建立在对软实力的理解上。笔者认为企业的软实力是一项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中的核心力量,它是有企业的创新能力、资本的沉淀以及环境的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它是一项企业的号召力也是企业的凝聚力。构建企业的软实力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基础,通过人才引进、产品创新等多种方式构建科学的企业情境,集合生产方式、企业制度以及企业文化这三因素来增强企业软实力的提高。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三篇

1.低碳生产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现状

一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对于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低碳生产管理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影响机械生产制造。

2.低碳生产和价值工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

低碳生产的概念

低碳生产是相对于高排放、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而言的。顾名思义,低碳生产就是要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秉持低碳生产理念,执行低碳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碳的使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使市场物资达到要求的同时,不损害环境。低碳生产不仅要对经济效益加以考虑,还应该考虑到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低碳生产的实现途径包括以下方面:高能效的生产设备、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过程、有害气体外溢的防治、废料的回收利用等。

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美国。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注重为研究对象提升功能和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即满足机械生产的某一属性,成本即生产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寿命周期内耗费的全部费用。价值工程理论应用较广,对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产品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机械制造业而言,要想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就应使产品功能与成本尽量平衡。这也就是说,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能够利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多的功能,使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者均衡发展。

3.价值工程在机械制造企业低碳生产中的相关应用

价值工程公式经过扩展之后,可以得到以下公式:产品功能系数÷成本系数(包含碳排放量)=产品价值系数。根据这一公式,机械制造企业在开展低碳生产中,产品价值可为企业了解、分析和评价产品的功能提供参考,根据分析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

评价产品的功能

对于所生产产品的功能应该进行分析,评价其价值。在这些功能中,改进和改善最低价值的功能区,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对有待改善的目标减少碳排放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得出3种产品价值系数。根据产品的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之间的关系,产品价值系数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1。当价值系数小于1时,成本系数就大于产品功能系数,这也就是说生产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却花费了更多的成本,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以改进,予以创新。

根据产品功能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价值

在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中,我们不难发现产品的价值和产品功能以及成本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产品的成本中又包含碳排放量,这也就是说价值系数和产品功能水平以及碳排放量也存在关系。所以不妨通过以下方法对产品价值进行提升:维持产品功能水平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总量;维持碳排放总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提升产品功能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确保碳排放总量小幅增加的同时提升产品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小幅下降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

4.价值工程在低碳生产中的重要性

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减少碳排放量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将减排目标纳入其中,对碳排放量也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运用价值工程有利于这些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方式,降低碳排放。

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据相关调查显示,价值工程应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有一定的成效。运用价值工程,会大大减少工程制造的投资预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运用价值工程方法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大大地减少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

5.结语

相关实例有力证明,价值工程这一方法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而言是可行的。上文就价值工程和低碳生产的概念加以分析,同时站在机械制造企业的角度分析了价值工程的应用现状以及低碳生产的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机械制造企业的低碳生产起到一定的帮助。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比较广,尤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增加了利润。本论文主要从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在制造业的应用、中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希望为研究工业工程技术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业工程;制造业应用;发展前景

1 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何为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学科最早产生在美国,它指的是对设备、物料、人员、信息、能源相互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改善、设计和优化的一门学科。通常情况下,它主要是利用社会科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借助于工业设计原理和工程技术分析,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预测和确定,进而为制造业的有效运行、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源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工程,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工厂运行的效率和节约生产的成本,随着新技术的日益推进和发展,工业工程逐步强化了与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运筹学的融合,逐步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

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体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美英日等国家来比差距还挺大,总体看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还不足,所以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首先,核心制造技术缺乏。在我国制造业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缺乏一定的核心制造技术,缺乏自己的专利产品,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实力弱,结构偏轻,主要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远远低于德国、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比重非常低;再次,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源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还处于一种地段的状态,生产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四,我国制造业生产能耗强度较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但在生产中缺乏主要的技术生产指标,很多时候都是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于上述问题,用以反映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在职能和基本要求,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很有必要。

2 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在制造业的应用

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中国工业工程(CIE)诞生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千百家企业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工业工程,相当数量的企业应用效果显著。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家电、建材、咨询等十几个行业,包括第一汽车集团、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广东科龙集团广东美的集团以及东南沿海的许多企业,都已经将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这些企业管理基础不同,对工业工程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不同,因而效果也不同。

我国制造业实施工业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总体上讲,在管理基础、认识能力等方面中国的工业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和企业的认识不足,在理论研究、系统开发、应用推广的道路上始终举步维艰,与国外差距显著。

3 中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

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实施模式我国制造业工业工程应用模式大概应分为这样几中情况。

(1)支持某些管理模式的形式来应用和发展CIE。如: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物流管理系统、六西格玛管理等。

(2)支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形式来应用和发展CIE。本来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像ERP、CIMS、虚拟制造等都定位在工业工程领域,因而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在科技部等国家部门没有设立IE学科(台、港地区除外),将信息化设立在自动化和计算机领域,导致众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效果不佳。值得庆幸的是人们逐渐发现了CIE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管理基础改善、流程再造、系统规划与设计方面将起到非凡的作用。

(3)传统制造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小企业应用CIE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模式。这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市场经济环境较好,应处于发达国家制造业早期管理发展阶段。CIE对提高其效率、质量、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经典IE都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1)随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结合为制造业发展服务是个不可扭转的趋势。ERP等作为先进管理模式的载体,通过有效的计划管理和动态反馈功能使供需平衡更有保证,可以有效地解决计划需求和制造能力之间的矛盾,及时更新外包和外购的采购需求,整合从销售到制造,从制造到采购的物流系统,从而实现了市场、销售、采购和生产集成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组织与调度能力提高部门间的协作性和与各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2)强化工业工程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工具。企业应首先将设立IE组织部门和岗位作为强化手段(一汽大众就是这样),然后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学习国外先进企业,广泛应用IE人才,大力推广IE,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3)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性和标志性成果。以xxx和发改委为领导核心,选择汽车、电子、钢铁、航空、航天、工程建设、石化、家电等7~8个行业的典型制造企业,基于企业现状与需求,面向制造效率、成本、质量改善和工程项目控制,实施典型试点工程项目,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立工业工程研发与推广实施项目,获得示范性效益和标志性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后以后在行业全面推广。

(4)产、学、研结合提高CIE的研发和学科创新,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高开创新的思路、模式和方法。企业与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化的咨询公司将是未来推动IE应用的重要力量,制造企业应扶持咨询公司甚至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独立核算咨询部来帮助本企业和其他企业运用IE。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五篇

时光如梭,转眼即将告别20xx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工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虽然工作忙忙碌碌,但忙碌的很有意义,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业务能力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与进步。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工作,力求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1、踏实认真,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一年中,紧紧围绕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开展工作,单位是特钢行业,在采购的原材料中有时候市场紧缺,数量少,需求急等原因,每次采购一些原材料总是要经过好几个关才能顺利采购回来,采购工作一直处于忙碌之中。有时采购工作中难度较大,但我经过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忙而不乱的开展工作,从未因个人原因耽误生产。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向同事们了解和学习业务知识,并且能够和同事共同完成一些任务,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2、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工作是不断的花公司的钱,但怎样节约,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合适的原材料,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废钢上的付款方式基本以现金结算的,但有时候和客户沟通妥当后,付以客户承兑汇票,间接的为公司节省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一年中我通过严格控制含镍原材料成分上的要求来降低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在分析,权衡质量保证,价格等因素的基础上才与供应商确定最终的合作。

上半年,由于原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供应商纷纷要求多次涨价从而使采购废钢的组织更加有难度,但是我通过多多的沟通,理顺价格构成的各个明细,适当合理的进行了价格的调整,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3、努力做好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采购业务牵涉范围广,相关部门多,是需要公司内部各个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的一项工作,与销售,生产,财务,质量等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且需要或多或少的掌握这些部门的相关知识。在与这些部门不断的接触与交流中,使我的业务知识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分析与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放眼明年计划

1、维护与持续开展老客户

明年电炉,中频炉两套炉子一起生产,对于一个全新的生产工艺来说,好多地方我们都是起步,我们还是以铁屑为基础,控制好老客户的质量与数量,来满足生产的一部分需求。

2、深度积极开发新客户

对于明年一个全新的生产流线,电炉以渣钢为首,对于这个行业,我们还是很陌生,从这个年底采购的渣钢中边采购边学习,从这个行业为入手去广泛接触渣钢客户,多交流沟通,保障明年用量的同时控制好质量。

3、采购明细计划

1—渣钢7万吨

今年年底采购过程中多摸索,多沟通与学习。从今年就要多接触渣钢客户,有条件的也要去实地看货物情况等,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

2—钼钢6万吨

今年平均每月采购2000吨,缺口3000吨每月,积极把老客户的量做足,这能提高一部分的量,在者从老客户中介绍一些新客户,来满足每月5000吨的采购量。去积极接触锻造企业,尽量多的采购一部分的切头,冒口等。

3—镍钼钢7万吨

今年平均每月采购1500吨,镍钢缺口最为严重,针对自己的业务与镍钢接触最为多,我采购的重点也会着重,把老客户的量全书发往单位,控制好质量与数量的把关,把老客户的切头与冒口也一并采购。明年的电炉的起来,我们对于切头的重要性就能体现出来,采购切头一类会比今年更为好,多接触一重,二重的含钼,含镍等多种元素的冷钢,来满足单位的需求。

三.严格要求自己,摒弃工作中的不足

虽然工作忙碌,自己也再逐步的进入角色,但工作中也有许多不足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工作中还不能充分做到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还不能充分了解冶炼什么产品;对一些复杂的材料钢种还不能很好的辨别,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比较被动。今年面对的最大压力与困难就是:“担心自己的业务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需求以及公司紧张的财务状况。”这一方面需要我以后更加的不断努力工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帮助才能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清醒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学习,不断的改进,增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学习,多请示,多交流,多动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敢,发扬吃苦难劳,知难而进,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

时光又将翻过20xx年的最后一页,步入新的一年,面对突然恶化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公司也即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我的工作也会更加繁重,要求也会更高,为此,我将会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的上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企业共命运。共同创造更好的将来!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六篇

如何看待东北地区面临的下行压力

看东北地区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和困难,要从全国大的背景情况审视。

经济下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从2012年开始,首先表现为工业增速大幅度回落,企业盈利状况开始恶化。2012年,当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一年的,回落到10%,一年就回落了近4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也由上一年的,回落到只有3%。

我们再看东三省的情况: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回落到,利润增幅由上年的,回落到;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回落到,利润增幅由上年的,回落到;而黑龙江省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的,回落到,利润则由上年的增长,转为下降。

我们再看去年的情况,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比上年回落了个百分点,不及2010年的一半。辽宁省则由上年增长,转为下降;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比上年回落了个百分点;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则由上年的,回落到只有。从效益情况来看,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而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下降了、和。

列举这些数据,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从全国还是从东三省的情况来看,下行的压力是共同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共同的。东北地区可以说困难更大一些,问题更突出一些。我们要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东三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东北地区的困难是必经阵痛

东北地区的困难不只是三个省的问题,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要经受的阵痛。我从行业和地区的分化问题做了一些分析,从行业的情况来看,各地区前些年那些规模扩张快、利润率高的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行业,这些年都纷纷步入困境,而相对应的那些成长性好的高技术制造业、下游刚性需求足的轻纺工业则运行态势良好。

下面我们看看2010年到2015年之间两组数据的变化,一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二是行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利润率下降幅度比较大的首先就是采矿业,像煤炭行业,2010年的总业务收入利润率是,而2015年就下降到了,也就是说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务利润率2015年只有;有色金属和采矿业的利润率分别从和下降到了只有和,只有原来的一半。

其次是重化工行业,像石油加工业的利润率从2010年的,下降到了2015年的;化学工业的利润率从下降到了。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从下降到了,有色行业的利润率从4%下降到,而轻纺、电子、医药等行业的利润率都是稳中有升。

我们再看一些行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煤炭行业占比从2010年的,下降到2015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占比由2010年的,下降到2016年的;石油加工业从下降到;钢铁行业的占比从下降到。相对应的轻纺工业、电子和医药行业的占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生产经营都比较困难,且处于萎缩的状态;而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品牌引领和技术改造效果初显的行业,则表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

再看地区的运营情况。过去我们讲东西差异:东部发展得比较好,西部相对比较困难一些,现在则表现为南北差异,有一组数据来说明这问题。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利润率为,2015年下降到,就是回落了个百分点,去年的企业亏损面在16%左右。

我们再看看北方地区的一些情况,像华北地区的山西省,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是,2015年相比为净亏损,近一半的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像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从下降到,企业亏损面在四分之一左右。

我们再看东三省的情况,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为,2015年下降到;吉林省则由下降到了;黑龙江则从下降到了,不到5年前的三分之一,而且亏损面是超过了四分之一。

我们再看看西北地区的情况,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由2010年的,下降到了2015年的;甘肃省2010年的利润率为,2015年则为净亏损;青海省由下降到;宁夏由下降到;新疆由下降到。企业的亏损面除陕西为22%左右外,其他省份的企业亏损面都在35%到50%。

不难看出,不光是东北地区困难,实际上西北地区也是非常困难。困难不光是局部性的地区,只是整个东北地区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大一些。

再看南方的省份,同样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利润率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都没有这么大。总体来看,那些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省份,经济运行状况就好,那些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比较繁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就比较困难一些。

东北振兴离不了工业,

离不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东北振兴还是离开不了工业,离开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还在工业,在制造业。尽管目前工业、制造业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出路就在坚持不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从全国面上的情况来看,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尽管按照现在计算,2015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了,比2014年降低了2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了6个百分点,但如果我们按照2010年的不变价计算,2010年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在40%左右,上下不超过个百分点,就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主要是价格因素影响的。

工业始终是保障就业的重要产业载体,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中,工业的占比始终保持在33%到35%之间,城镇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中工业的占比也始终保持在31%到33%之间,这两个比重没有因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下降而有所下降。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是共和国工业的奠基者,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也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暂时的困难。如何重拾昨日的辉煌,打造出新的产业优势,实现全面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的课题。

xxxxxx对东北的问题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中央各个部委也派出了若干调研组到东北三省进行调研,工信部就派出了三个调研组,最后形成了给中央的报告,重点是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强基工程,加大对东北地区的倾斜,xxxxxx出台了《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也出台了新一轮东北振兴行动计划,包括130多个计划,总投资达到万亿元,这些都将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营造出很好的环境和条件。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七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特有的嵌入全球经济的模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特有模式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出口贸易的“爆炸型增长”.WTO秘书处统计数据初步显示,1978-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而单从出口贸易来看,2009年开始超越了德国,迄今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其中制成品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12年制成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制成品出口大国.

与此同时,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待FDI的态度在很长的时间内曾经一直是“市场换技术”.大量的外资引入对解决我国资金短缺、劳动力相对富余以及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招商引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的FDI引入大国,其中制造业实际吸收FDI金额占FDI总额的一半左右.

然而,出口大国并不等于出口强国,出口量巨大,但出口的“质”又如何呢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如何测度是否已经远远超过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的引资大国吸引的FDI技术溢出到底如何影响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其影响程度有多大正是亟待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经过梳理和述评关于FDI技术溢出和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发现,虽然从FDI的角度解释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贸易快速扩张的原因一直是文献的焦点,但多集中于FDI对中国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的直接影响,对FDI技术溢出作用即间接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换言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检验方面很少有文献具体研究FDI技术溢出对出口技术含量的影响,而对于FDI技术溢出对剥离了进口中间投入部分的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更是没有具体讨论.

有鉴于此,需要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测度和分析.本文以经典的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FDI理论以及统计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本土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制造业FDI和出口贸易现状,综合采用规范分析、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等方法,分析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八篇

我叫xx,毕业于xx大学,自xx年xx月入职以来已近一年,在这近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工作一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这一年来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二、学习情况

现在是我努力学习的阶段。“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得我刚到变电站的时候,对站内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因为我学的不是变电运行专业,所以对设备运行管理知识知道的也有限,但是在站长、值长的尽心教导下,我受益颇多。带着饱满的工作热情,我逐渐熟悉了设备的操作。尽管我只是入门,但是我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对工作充满着热情。为尽快提高自己在本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业余时间找来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在短短一年中理论结合实践让我对变电站的基本设备有了真正的认识,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作为见习生,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配合站长搞好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创一流”期间,为此我经常向新老站长请教。

在变电站呆了一年,我接触了很多同事,就在接触他(她)们的同时,我才知道什么叫“人事”。无论是社会还是单位“为人处事”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对于这门高深的学问,我这个门外汉只能说:“诚实做人、努力工作!”

一路走来,我前后参与了35kv变电站的检修及缺陷处理等工作。在跟随负责人学习的过程中,深感自己技术的不足,同时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为了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我已经前往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三、思想情况

以上是我的试用期工作总结,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一个转正的机会。光阴似箭,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短暂,那么,人活一世究竟为了什么?我认为,是为了开创自己的事业!人们都说三十之后,事业冲天。我虽然还不到三十,但是为了事业,我愿终身奋斗!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九篇

1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真实或仿真的机械环境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方法,现场教学法为学生增加实际生产经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为此,中职院校应该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必需的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设备和物料,在真实的环境下,教师立足于课本,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在现场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实训教师车间化和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示范教学的方法

示范教学法是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示范教学法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正确掌握操作要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的方法。在实训课程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操作进度,尽量把速度放慢,引导学生跟进思路,同时要注意操作顺序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实现规范操作、标准操作。另外,教师在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错误操作的危害,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序也要不断示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知识、增加技能、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就业需求。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将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为学生规定相应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训课堂进行项目化处理,形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同时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实训成绩。

4完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训质量的提高。为此,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估,要本着公正、公平、客观、准确的原则进行评定,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自身的操作不足。为此,一方面,在每一次实训项目结束后就应该根据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为依据进行实训成绩评定。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训反馈表,对学生的出勤、生产操作、思想表现等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作为期末实训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此外,实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状态进行观察,保证成绩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5结语

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实现就业的根本途径。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完善,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十篇

上半年机械分公司共完成销售万元,20xx年同期仅仅为万元,较20xx年增加万元,增长33余倍;货款回收万元,去年同期为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元,增长9余倍;但同时相比生产与发货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去年同期生产产值为万元,今年只有万;去年同期发货数量万元,今年为万元,较去年降低77%。

一、数据分析如下:

1、和去年同比分析,20xx年1—6月份为了确保西飞655库交货周期,公司将大量精力放在655库托盘的生产制作上,市场投入精力少,几乎没有新签合同,造成了销售收入低,突击生产进度造成了生产产值高。而今年上半年加大了销售力度,共签订8个合同,订货额万元,生产方面有序进行,全部按客户要求按时交货。

2、1—6月份产品分类分析:一季度共签订合同有北自所钢制托盘、北京凌昆压条型材、体育场馆型材等,其中钢制托盘占据了总订货量的比重;压条型材占;体育场馆、立体车库等特制型材占,由此体育型材,包含公司新开发的立体车库型材市场前景喜人,有望成为公司未来创收新的增长点

3、占年度比例分析:20xx年度总目标6000万,目前时间已过去一半,任务仅完成不足百分之五,造成后面压力非常大。

二、上半年工作总结

1、经营方面

1)、完善销售管理制度。

修订了公司销售管理政策,制定了明确的销售激励办法及货款回收细则要求,确保公司及业务人员的利益,与各销售人员签订全年目标责任书,并按月进行绩效考核。

2)、积极开拓市场,争取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上半年除正常开展销售业务外,为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当前紧紧跟踪的大的项目有西飞公司3000多万的自动化立体库,已完成技术交流和招标文件;江西洪都4000万左右的自动化立体库及西安万隆制药900万货架项目;完成初步设计的重庆西源公司1000多万的自动化立体库及新疆500万左右的货架项目等。

后期初步交流的是西飞大件库及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初步交流立项工作,力争下半年实现2—3个项目,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3)、立足现状,拓宽销售渠道

结合我公司的优势,立足现状,积极开发型材加工。上半年先后走访调研了省内六家、省外九家立体停车设备等企业,完成立体车库调研报告,开发了浪板及边梁型材的生产加工。目前已同宝鸡通运嘉航公司签订销售代理协议,并已交付部分样品;同河北衡水奇佳公司达成整体立体停车库生产的初步意向;同山西贝尔特公司共同开发了体育场馆建设用型材,已完成首批生产销售。

2、技术质量方面

1)、在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完成立体车库项目的调研及车库型材边梁、浪板的设计、研发、试制及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等,为后续的批量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了体育场馆型材的开发、技术工艺、质量全过程的控制,确保产品交付。

3)、顺利完成北自所—西开及库尔勒项目的生产技术文件及生产工艺。检验员现场跟踪并全检,验收产品,整理验收资料,受到用户好评。

4)、完成秦川、西航动力等合同的技术资料以及延长橡胶、延长石油、西安林业、优耐特、杨凌万隆制药、西安新飞等单位的方案设计及报价等工作。

3、生产方面

1)、圆满完成了各合同的生产及发货工作,如北自所西开合同、北自所新疆合同、北自所航二院合同的小托盘;体育型材的加工和发货;北京凌昆压条的生产发货;完成自动化立体车库型材的生产、试制工作。

2)、现场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a、完成了公司钣金车间的设备搬迁工作;

b、对车间设备的整体布局重新排布,并进行擦拭,完成车间设备和安装调试工作;

c、完成型材车间轧辊的分类和上架工作。对模具摆放区进行规划,自制货架使其全部上架等;

d、完成了车间照明的改造工作;

e、进行了全公司外墙玻璃的清洁;车间墙体的粉刷;垃圾的清理;设立专职清洁工等,使现场管理面貌一新。

4、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上半年除生产经营外还做了如下工作,这些都为后期经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全员通过春训活动,确定了正确的思路,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落实公司年度方针目标的能力。

2)、重新完善了公司组织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职责;规范了生产各类人员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

3)、完善了公司生产费用的定价机制及公司生产计件办法并得以落实;

4)、设立了公司生产半成品库,规范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工序管理控制。

5)、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成立了自动化立体车库项目研究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先后制定了“物资采购及外协控制程序与管理制度”、“车间现场及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办法”、“考勤管理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6)、完成了公司方菱商标注册及蜂窝式立体库实用技术专利申请的资料准备。

7)、狠抓质量,上半年我们通过了质量、环境、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并以此为契机,抓好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均在99%以上,得到用户好评。

8)、完成渭南临渭区分局消防大队给公司下达的整改内容并予以回执;配合渭南临渭区站南安检站对公司的安检检查工作,并制作机械分公司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悬挂于各设备,现场、大厅张贴标语等;完成车间办公楼应急照明设备及应急标志等。

三、上半年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总体来说,做了不少基础管理工作,但经营业绩却不是很理想,客观上的一些因素虽然存在,如业主项目大多是在调研申报阶段,公司所跟踪的一些大的项目基本都在上半年以后实施等。但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销售订单严重不足,导致生产任务不饱满。

2、销售信息量不足,宣传力度不够。

3、销售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详细计划,销售人员没有养成计划的习惯,销售工作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

4、销售人员业务知识不高。销售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计划性不强,业务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有待提高。

5、技术、生产能力有待提高。比如工艺、工装焊接存在不科学问题,不能提前预测,只能临时抱佛脚纠正。

6、立体车库方面,型材数量偏少,在日常加工基础上还缺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7、现场管理仍不到位,亟待加强。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2016年4月,麦肯锡咨询公司了《工业构想下制造业价值源及行动指南》报告。该报告总结了300名来自德国、美国和日本的行业专家对工业战略的评价。报告指出,实施工业战略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企业应从五方面入手:关注重点领域应用技术,逐个突破;做好IT支撑,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建立第三方技术供应商数据库;建立强大的内部支撑智库;尝试新型商业模式。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技术供应商和制造商都对工业信心十足。去年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公司认为工业 是机遇而非挑战,其中德国和美国保持更加乐观的态度(占比分别为92% 和90%),日本也维持了较高信心(占比为78%)。受访者对于工业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持乐观态度,90%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业进程中,公司竞争力可以维持或超越现状,而仅有10%的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竞争力会减弱。

部分专家认为,竞争力的提高更多体现在运营效率的提升而非商业模式的转变,这个观点在德国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调查中91%的德国受访者认为工业能够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有76%的德国人认为工业会带来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变。同时,55%的德国受访者认为行业外竞争者会利用工业的契机冲击传统产业,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有81%和 75%的受访者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发生。

调查结果显示,60%的制造商面临更多的现实障碍,在去年一年中取得成果有限或根本没有取得成果。在所有的障碍中,一些会在最初环节产生影响,而其他则会在公司发展过程的更高层级显现。

那么,如何获取工业 制造业的价值?专家建议企业应从五方面入手:

第一,重点关注某几个领域的应用技术,并逐个突破。在实施工业 的企业中,只关注某几个应用技术的企业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其中,数字绩效管理、预防性维护、工厂资源优化、新一代自动化、数字化质量管理是排名前五的最具价值的应用技术。

企业如何选择工业 应用程序呢?专家建议的工业 诊断过程侧重于利用制造厂商已有数据,去探索新价值,具体有四步。 第一步,通过对特定客户价值流(client-specific value strea ms)和生产中心的分析,对数据的产生、集合、使用,以及自动化使用的现有状态进行评估。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结合生产活动数字演练 (digital walk-throughs),以及绩效和财务表现来完成。另外,这个过程可以识别未来流程的自动化潜力。 第二步的诊断则重于改进设想的产生和优化。改进设想的产生基于第一步中对现有数据状态的评估,以及对工业 此类应用最佳案例标准的对比。 第三步,对优化方案所带来的净影响力(net impact)进行测算。这一步的前提是选择最有保障的短期手段进行深入改革(例如为具有较大潜力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可行性和独立性评估),从而为未来每个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评估结果,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的改进设想集合,并计算其净影响力。 第四步,基于对工业 中潜力应用的优先排列,确定一个具有清晰目标和绩效的实施路线图。

第二,不要担心现有局限性,为未来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制造商在工业 的实操过程中会遇到众多困难,当整合数据出现问题时,整个项目可能会停滞。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变通方式临时解决数据缺失、IT 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应持续积累,为未来做好准备。

第三,建立第三方技术供应商数据库。在实施工业 的应用过程中,公司应该认真分析价值链中的哪些部分是战略“控制点”,需要在内部构建哪些功能和数据以确保公司竞争优势,而哪一部分可以作为“商品”,委托给第三方供应商处理。对于那些适合第三方供应商接手的部分,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工业 解决方案可被公司选择。例如西门子公司推出的“工业云平台” (MindSphere)可将所有的制造企业数据,以及第三方供应商数据聚集。直接使用已有解决方案可以使公司利用专有技能,更快地实施工业 应用程序。

工业 推动了由单一供应商模式向技术供应商集合模式的转变。若想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制造商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潜在供应商的数据库,以及有效的合作伙伴管理办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数据所有权让渡给原始设备制造商们。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制造商应该认真考虑他们需要哪些数据的访问权限。

第四,建立强大的内部支撑智库。要想切实从工业 中获益,企业需要建立强大的内部支撑团队以及创建多功能工作小组来推动创新。同时,企业应该针对产业链中核心的部分培养相关人才。由于 IT 人才供不应求,制造商雇佣他们需要一个清晰的价值定位。部分制造厂商甚至在人才聚集地(硅谷、柏林)成立新的部门。

同时,这些聚集 IT 人才的部门需要与制造厂商的其他功能部门配合工作。工业 的实施需要运营专家、IT 专家、商业专家等多方配合。而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与运营,能够更好地定义并执行工业 策略。

第五,尝试新型商业模式。工业 所运用的科技不仅能够提高运营效率,也能够为数据整合和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大多数从工业 中迅速获益的企业发现其运营效率得到了提高。当谈及新型商业模式时,成功的企业通常围绕客户需求建立新的模式,并且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已有的软件安装基础。制造商能够通过新的传感器和通信技术获得机器运行中的实时数据,而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利用这些实时数据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新服务。要想在工业 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制造商需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工业 获得了极高的呼声,虽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从工业 的应用技术中获益。实施工业 战略是一个长久过程,在未来也将带来更多的成熟科技。当务之急是让各国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并尝试使用工业 应用技术,从而为未来实施更复杂的项目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

制造公司行业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去年以来,笔者在为一些县市编制工业布局规划过程中,特别是20xx年11月赴温、台调研工业园区,感到在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程中,需要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分析。

一、什么是工业园区

由于类型多样,目前对工业园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开发面积较大,拥有多个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对入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对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特征。可以说,工业园区是包含有若干工业企业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而这些相对集中的工业企业共同拥有工业园区所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

严格地讲,工业园区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复兴和城市重建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依靠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过去那种城市内部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的现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了。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先进运输设备的发展,使适度离开居住区的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可能。20世纪50年代末,出口加工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兴起,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发展手段被广泛采用。亚洲四小龙,特别是韩国,广泛通过工业园区(又称工业团地)的形式发展各类制造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经过精心规划、环境优美、区位良好、以充分的绿色空间为特征的工业园区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我国的工业园区出现在“一五”时期的大中型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随后是改革以后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的县域工业园区是依靠政府推动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类新型工业园区,旨在集聚农村制造业和对外招商引资。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特点

根据意大利产业区的经验和波特的观点,结合当前全球化背景和浙江的状况,识别和理解产业集群必须抓住以下特点:

一是弹性精专。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总是集中于有限的产品和工艺过程,形成专业化的特点,专业化的分工是与生产的技术可分性以及垂直分离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关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相互的竞争中相互联系,互相协作和补充,区域作为一个集体,其生产是相当灵活和多样化的。

二是地理集中性。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基础,是集群作为一种地域经济现象存在的基础。也正是地理上的集中性使得人们观察到了集群现象。地理集中性是一个相对的尺度。一个产业集群可以局限在一个镇里,如诸暨的大唐袜业集群覆盖的地理范围就不足一百平方公里;也可以涉及到一个省,如浙江的服装产业。

三是根植性。它强调经济主体的地方联系,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到区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关系中。在集群产业发展过程中,它和区域内各种传统、宗教、历史习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得生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根植性从根本上强化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显现了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及随之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性。根植性是产业地方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更为重要的是,根植性与地方社会资本的积累有一种互动关系,强化了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使得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化的“疾风”中,地方产业像植物一样根植在本地土壤中而不游移。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