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精选13篇)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一篇
沙涨的元代墓葬等足以证明溧阳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溧阳史前文化及文明时代物质文化。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于教育全市人民认识家乡历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 溧阳的文物古迹主要有如下几处:
一:淳化阁帖石刻
溧阳甓桥镇虞氏的一间平房墙壁上,镶嵌着举世闻名的《淳化阁帖》刻石。宋太宗淳化三年,出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并派人到民间购摹古帝王名臣手迹,再命侍书学士王著将所有名迹编次,摹勒于枣木板上,拓赐大臣,这就是《淳化阁帖》的由来。共十卷。第一帖为历代帝王书法,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书法,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法,第九、第十卷为王献之书法。到了明代,原拓本大都残佚,而甓桥虞氏珍藏本保存完好。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通令全国残存的阁帖拓本送京会审,重新摹刻上石,史称“肃-
本”。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四起,虞氏族人将刻石分而护之。之后返回者十不到
五。现存刻石刻石完整者47块,破损的71块。共118块。分上下六层。刻石每块均高米,长~1米不等。“淳化三年十一月四日奉圣旨横勒上石”等原题刻五处仍在。
二:高静御石
“高静御石”正对高静园大门,巍然屹立。高静园的园名就因“高静石”而得之。据溧阳地方志记载,相传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一生搜集民间各种奇石怪岩,数量之多,不可估量,待宋高宗继位,迁都临安时,就把徽宗最爱之三块湖石,亲笔题词后御赐给丞相赵
癸,一是“苍云”,二是“高静”,三是“忠义”。“苍云”此石象一朵灰白色厚云,姿态柔软,润光,有饱经沧桑,圆润老成之象征;“忠义”此石厚实、稳重,千疮百孔,有忠臣义士之象征,这两石都在时代变迁过程中遗失,有人谓在运输途中翻入长江中沉没,有人谓日本侵略-
中国时被毁了,甚至也有谓之在政治运动中被敲碎,埋入地下等,唯有“高静”而尚存,多经移置,流传至今,仍完好无损。“高静”形似乌云密布,黑压压之势,呈万般俱寂状。象征深静无底,深不可测的功底。高静石重达吨,高米,宽米,厚米,可谓一枚巨石,真乃形态奇特,洞壑怪异,能充分体现出太湖石之四大特征:通、透、皱、漏,是园林界不可多得的一块“宝石”。
三:伍员山
又名伍牙山、护牙山,位于溧阳天目湖风景度假旅游区的最南端,海拔440米。传说伍员有一口漂亮牙齿,逃避楚军追捕到此地,恐被人识破,打算碎牙,后因受山神保护而把牙齿保护下来。山上伍相寺只剩下遗址与断垣残壁。
四:投金濑
史贞女义救伍子胥遗址在溧阳南渡镇西南三里。伍子胥伐楚得胜后于此投金瓜子入濑水以示报答。溧阳文物展览中可见金瓜子之貌。 史贞女墓在镇北的-
木杓兜村,已湮没。
五:孟郊迎母处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字东野,淅江德清人,进士,晚年任溧阳县尉。唐贞元十七年,孟郊到溧阳任县尉。他一到溧阳就把母亲裴氏迎来奉养。慈母三次送他赴京应考的情景为《游子吟》诗中所述。
游子吟
——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丝,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迎母处在南渡古城村,晋朝时为平陵县治所在地。孟郊曾三次赴长安应试,前两次都名落孙山,直到公元795年他45岁时才榜上有名。他欣喜若狂,当即写下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六:侯庙
溧阳埭头的侯庙,始建于汉朝,为史崇墓地。史崇投入光武帝军中,破王寻,打败赵王,降伏刘盆子,立有殊功,被授为右将军,青冀二州剌史,人文文遗加骠骑将军,封溧阳侯。史崇到溧阳后,“问百姓疾苦,治尚宽简,注重教化,发展农桑,兼顾渔猎”。史崇的教化,对溧阳地区文明发展极有影响。现侯庙建筑已基本被毁,仅剩庙前一支华表、仪门的四支石柱和南、西两侧围墙。
七、唐代石刻井栏
溧城镇凤凰公园内的亭子里,有一个石井栏,井栏外侧,分18行,竖刻着91个字: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戍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栏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
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万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这是我国唯一留存至今的唐代石刻井栏。
八:状元阁
状元阁是国内唯一的以宣传状元文化为主题的建筑物,座落在湖里山巅,外观雄伟,富丽堂皇,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高22米,有24个楼角,凌空飞翔,走进楼阁,仿佛来到了溧阳历史的文化长廊,这里浓缩着溧阳1300年的文化史。 全阁共分三层。第一层记吉化状元,第二层展出了当代溧阳籍专家的事迹,第三层的书架上安插了历代溧阳籍
高等院校生的名册。登楼远眺,天目湖的美景尽收眼底。状元阁正呼唤当今莘莘学子,攀登科学的高峰,正谓“阁的重量就是知识的重量”。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张旭等大书法家的作品仍可一睹。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
也发现了遗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修复遗迹时造成的破坏,以及对遗迹的保护没有到位等。
对此我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最好能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而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的情况,则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重建;
四: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虽然,我国在遗迹保护方面技术还不够熟练,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空间,但-
遗迹保护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同样的,对于这些历史赐予给溧阳人民的珍宝,溧阳人民更是要懂得珍惜。低头族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低头族”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班级:生科
指导老师:石瑞红
小组成员:梁智杰
20165年4月10日—5月10日
121班
梁薇 黄孝杰
吴荣华
关于校园“低头族”的调查报告
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捷沟通的同时,也将“手机依赖症”带给
了现代人。我们小组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
次初步的调查,本次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低头族”现象,了解其带来的负
面影响,并就此问题提出可行性的-
解决策略,帮助“低头族”抬头。这一研究有
利于了解“低头族”为何低头,了解“低头”之后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大
学生认识这一现状的危害与隐患,慢慢抬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高学习
的效率,丰富生活的内容。同时,通过“低头族”现象的研究,也可以为教育教
学带来思考,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抬头。同时,经过这次调查实践,同
学们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提高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大学生
低头族
一、前言
﹙一﹚调查目的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开展了分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的实践活
动。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调查实践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这句话听起来也许有些好笑,但是当你笑过之后再细细琢磨一下字语间的含
义,你会发现这并不好笑,因为你会发现这不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吗?无所不在
的强大社交通讯,仿佛让人与人变得更近,其实却离得更远。坐车玩手机,开会
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也玩手机,本来应该是用“碎片时间”拿手机学习与
放松,现在却让手机把生活“碎片化”了。由此,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
了——究竟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电子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上瘾,
看看“瘾”这个字,它是属于病字旁的,可见,“瘾”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就是
一种无法抑制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这不,有些“低头族”已形成了自
我伤害,不小心掉到了深沟里,甚至造成车祸,丢了性命。“每五秒钟,就会查
看手机”,这种瘾就是事实上的“电子xxx”,对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形成
了严重的麻痹和干扰。
﹙二﹚调查时间地点及对象
时间: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10日
地点:玉林师范学院校园内
对象: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二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家族史)
学 院: 文学分院 专 业: 英复151 姓 名: 陈向进 学 号: 201530960520
授课教师: 胡晓飞
上交时间: 2016 年 6 月 联系方式: 13758941324/681324
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一个家族消费观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经济能力的变化以及家族成员消费观念的变化。我通过与奶奶、父母的沟通与对自己的剖析,概括出家族成员消费观念的变化,了解不同年代人的消费心理以及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从三代人的消费观中总结出比较合理的消费方式。
第一章
家庭消费观的演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消费的观念自然也有了转变。通过与家人的面对面交流以及后期的电话沟通,总结概括出三代人之间的消费观的不同以及原因,从三代人的消费观中发现问题并阐述合理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消费观;比较;原因;合理消费
消费观念的不同
(一)40后——奶奶的消费观
奶奶出生的年代是50年代,可以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条裤子穿九年,你没钱,我没钱,社会主义不谈钱的年代”。等到奶奶长大差不多也就是60年代,是“副食品,粮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两油,有钱没票你别想求”的年代。这样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奶奶这一辈人如下的消费观:
第一,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勤劳而节俭,是中国农民的典型特点,具体表现为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能不消费就不进行购买消费,能节省就节省。“思前顾后,吃穿常有”,“精打细算,油盐不断”,“粮收万旦,也要粗茶淡饭”„这些俗语就是用来描述奶奶这一辈人的消费现象。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节省已经成为奶奶的一种习惯,剩菜剩饭要吃,电要省,生病有时候也不会去看医生,买菜的时候也会“斤斤计较”,充满了小农式的朴实与精明。
第二,消费观念简单并且保守,不懂得理财。这个特点与农村的传统习惯有很大关系,即使有钱也是存在家里或银行,很少去投资,直接享受银行利息。我的奶奶就是这样的,她现在的个人存款都放在银行。奶奶的文化素质不高,这可能也是老一辈人不愿意主动去投资的原因之一。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过大。在农村,住房消费(给我们的父亲一辈盖房子娶媳妇)比重大。奶奶说当年家里盖房子花掉了她和爷爷一辈子的积蓄。
第四,消费品牌固定。奶奶平时买的东西品牌比较固定,很少使用新的牌子,特别是在生活用品这一方面,比如肥皂、牙膏等。这与老年人的守旧思想有关系,即使现在的社会有很多新鲜的玩意,她也不会主动去尝试。
(二)60后——父母的消费观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60年代,60后的这代人,尤其是我父母这样有着乡村背景的70年代人而言,他们的童年时期基本上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穿着过失的打着补丁的黑色或蓝色的布衣在田野上寻找快乐,他们的童年没有任何高档的玩具,听爸爸说泥巴、石块、玻璃球就是他的玩具,这些也伴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60后的消费观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父母这样的60后大都是奋斗的一代,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几乎没有什么财富可以留给他们,一切需要赤手空拳打拼。财富来之不易,他们多会量入为出。我的妈妈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现在这个年纪的她不会“赚多少花多少”,她要为老人、孩子和所有可能的意外做好准备。
第二,传统消费心理与超前消费心理交织。父母通常会有意识的控制大手大脚的冲动而攒一些钱。家里的第一台冰箱是2010年买的,价格是3000元左右,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当面对汽车等这种现代化高科技商品诱惑时,却又蠢蠢欲动。当初家里要买车的时候,父母也是纠结了好久。与我这样的90后相比,他们的超前心理往往都是大打折扣的,最后还是没买。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过大。这与奶奶那辈有点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需要为下一代也就是我考虑,包括之后的买车甚至是买房。不同的是,发展型消费中教育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从我幼儿园到我大学毕业将近20年的学费他们需要承担。这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数目。
(三)90后——我的消费观
个性、求新、追求时尚似乎是我们90后的标签。90后的我们有的刚踏入职场,但多数还处于学生时代。我们的消费理念可大致分为狂热的吃货,喜爱新颖事物的萌物、追求别致物品、追求时尚品牌,以自己为例,90后的消费观是这样的:
第一,喜欢的就是最好的,看上了就买。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理由,只要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品牌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衣服,今年买的衣服或许明年我就不喜欢了,品牌不是那么重要,关键看衣服的样式、色调与风格是否符合自己。
第二,超前消费。我和大多数90后一样对数码产品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手机、电脑等成为我不可缺少的消费。特别是在这个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飞快的时代,更是刺激了我的消费欲望。所以这学期我新买了一款手机,在我的旧手机还是很新的情况下。 第三,发展型消费比重大。这里的发展型消费与50后,7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了。我是一个资深的吃货,每个月花在美食上的钱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加之小长假、寒暑假等喜欢出去旅游有事一笔开销,偶尔去听一场明星的演唱会也是一笔开销。所以我自己的发展型消费在我的日常消费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第二章
消费观念改变的原因
40后吃肚饱,60、70后吃味道,80.90吃品质。这一句话体现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变迁,同时也折射出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下人们随之改变的消费观。从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认为“钱就是用来储蓄的”,到70后的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再到90后的张扬个性、超前消费,我们能看到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与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多人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不用再过老一辈人那么节俭的生活了。所以经济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二,到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生活观念有所改变。 第三,消费观念深受广告媒介的影响。当代广告媒介是消费主义文化传播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的年轻人是喜欢追星的一群人,所以广告商也越来越热衷于请明星进行代言活动。所以年轻人的消费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三篇
活动开始了,今天活动名称是——我是兰台小令史,讲完标题以后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首先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是什么吗?”“对了,就是甲骨文,甲骨文除了档案还有很多东西,中国最著名的档案是石室金匮,他把档案固定在墙上,再把铜固定在档案上,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档案。我国珍贵档案有来氏家谱等,遗憾的是来氏家谱原来有六十卷,现在只有五十卷了,来氏家谱原来也没有被朝廷重视过,只是被一个农民收藏过……”
老师对我们讲解了有关档案的知识以后,又带我们还去了一楼展览馆关于档案的展览。我们看了许多其他被档案馆收藏的档案。
这次的小记者活动又让我学到了有关档案的知识,我很开心。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四篇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秉承着家里的习俗,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因为爷爷说只有回老家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更有年味儿。而今年的年却过得十分有意义,让我深刻的领悟到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从小便感受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自然家里对我的管教也十分的严苛。爷爷奶奶告诉我团结、和睦、勤奋、节俭便是一个家温馨的奏鸣曲;爸爸妈妈告诉我积极、上进、勇敢、进取就是一个家常响的主题歌。谨记他们的嘱托,我渐渐成长为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我和刚放假的爸爸妈妈照例来到了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陪着他们一起欢渡新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那里我竟然第一次聆听了“邹氏家族”特有的家风、家训。也真正明白了我们这个家族之所以越来越壮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激励,督促家人奋进的家规、家风、家训。
大年三十,和爷爷一起贴对联,看着那些出自爷爷之手的红红火火的对联,我不禁询问起了家里的家训,没想到爷爷竟跑回了屋里,不一会儿只见爷爷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原来是我们邹家的“家谱”。爷爷说,以前因为我太小不懂事,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和我讲讲了。翻看那本家谱,每一页都记录着世世代代的“邹氏家人”。聆听着爷爷的讲述,我知道了家谱也不是爷爷一个人完成的,很多内容的记载都是祖祖辈辈所遗留下来的,里面还有我的老爷、姥姥呢!爸爸妈妈在大家族中排第17代,而我在我们的邹家大家族中排第18代,而且家谱中居然详细地将几代人的背景、职业等都记录的十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并且爷爷还告诉我,我们家的家训是“光明磊落做人,扎实敬业工作。谦虚谨慎处世,勤俭节约持家。”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妈妈也一直都是按照爷爷的家训去做事呢,仔细地听着爷爷的讲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爱揽占,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上。记得爸爸妈妈第一次带我出去吃自助餐,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我恨不得将它们都全部吃掉,于是我拿着餐盘不到两分钟,我的盘子上已经成了一个小山堆,我几乎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了我的盘子里,还自信地跟爸爸妈妈夸口,我一定会消灭干净的。可没过多久,我没吃几口便饱了,还剩下了半盘的食物,我望着那些食物还打了一个饱嗝。妈妈那严厉的脸色仿佛要穿透我的心,我低下了头。真后悔自己加这么多菜,明知吃不完,还要揽占,不仅浪费了钱,还浪费了粮食。回家后妈妈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多贪,要量力而行,要学会节约,不能浪费粮食……”,并且让我长记性,再也不能贪多揽占。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情,怪不得妈妈批评我,不仅是为了让我改掉坏毛病,更是让我传承我们家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呢!
手里捧着爷爷亲自为我们精心制作的“家风家训”,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家的独特的情感,并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会传承“好好做人,虚心学习,谨慎处世,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五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孟子,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是孟茹菲,也姓孟,我和孟子有何关系呢?我怀揣着好奇和憧憬的心情开启了家族的寻根之旅。
爸爸的祖籍河南省永城市,从爷爷那里得知,孟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孟氏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是孟子的祖先。现如今孟氏后裔主要聚集在河南、山东等地。爷爷告诉我,以前家里珍藏着一本《孟氏家谱》,只是后来遗失了,有点遗憾!爷爷还说:“这本孟氏家谱是以表谱形式记载孟氏家族的书,书中要求孟氏起名要严格遵照字辈。孟氏家谱第一世是孟子,到现在共有七十五世。我爷爷的爷爷是昭字辈,是孟子的第七十一代孙,我爷爷的爸爸是宪字辈,我爷爷是庆字辈,我爸爸是繁字辈,我则是祥字辈,是孟子的第七十五代孙。以前我爸爸遇到同姓的陌生人,总会先问你是孟氏里那个字辈的?感觉这个问候好奇怪,现在听了爷爷的描述,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已不在世,目前爷爷奶奶八十多岁,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是我家的长着。我爷爷是单传,爷爷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大伯伯、二伯伯、我爸和四叔叔。大伯伯有三个儿女,二伯伯有一男一女,我爸就我一个女儿,四叔有一男一女,所以我的堂兄妹共有八个,都是祥字辈,我也是堂兄妹中最小的。
老家的春节很特别,初一早上全家一定要吃饺子,新年的第一顿饭,代表新的一年团团圆圆。饭后,晚辈们要先去本村里孟氏最高辈分长者家里拜年,然后按照辈分高低所有的门户都要拜一遍,我们孟氏在村里是大户,有一百多人。所以辈分最高长者家里拜年的最多,从堂屋客厅能排到院子大门口,长者看着大家族人丁兴旺,非常开心,厅堂里摆放着很多好吃的糕点和干果供晚辈们分享,大家喜气洋洋,场面很是热闹,平辈们就不需要拜年,农村成群结队拜年的这一大热闹场景,在城市是见不到的,让我大开眼界。
孟氏家训有很多条,爷爷说目前传下来最重要的几条就是孝老,勤俭持家,注重学习,遇事先责己。这几点我从爸爸的言行中深有体会。我爸爸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和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春节在家里的几天,爸爸几乎一直陪着爷爷奶奶,为他们做饭,洗衣,剪指甲,散步聊天。尽力在短暂的相聚中,让幸福和快乐温暖着爷爷奶奶。勤俭在我们家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妈妈除了在我的教育投资上从不吝啬,其他方面决不允许我浪费。比如我平时的衣服鞋子都是以舒适,漂亮,质量好为标准购买,从不让我跟别人攀比名牌。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简朴的作风,已经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做好勤俭不跟风的榜样。而学习上,古有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引导孟子成才的故事,今有爸妈凭借自己努力奋斗在杭州扎根的经历。让我自然也不敢松懈,以免丢了孟姓的脸面。我从小就学钢琴,画画,声乐和主持,只要是我喜欢的爱好,爸妈会百分百支持,才有了今天乐观开朗,兴趣广泛的我。每当我考试没考好,找各种理由辩解时,我爸妈一定会说:“不要为错误找借口,先从自身找问题?”在一次次的自省反思中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也在稳步提高,并逐渐学会了担当。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事而做!孟氏家训就在润物细无声中指引我前进。
通过这次的春节寻根之旅,我对孟氏的起源、孟子文化、孟氏家族有了深入的了解,为自己是孟氏子孙感到自豪,以后我会严格要求自己,铭记孟氏祖训,努力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孟氏传承人。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六篇
70年前的10月1日,伟大的xxx领袖在**前正式宣告一个国家的成立——xxx。而70后的10月1日,全国人民一同庆祝xxx的70的华诞。70年的风雨征程,历经艰难险阻,打破外部对中国抱有的主观偏见,一次又一次的创造人类历史篇章上的奇迹,带来了祖国的繁荣强大,如同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全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辉煌。这些祖祖辈辈们艰苦的奋斗史是我们所不能忘记的,需铭记心中并世代流传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因为他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并善于运用,他才是一个为后人所赞颂的明智的领导者。历史并不只是写在纸上冷冰冰的文字,从笔墨纸砚还没有发现的时候,从结绳记事还是家常便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被铭记,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每一代的中国人都深知历史的价值。
我们这个家族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但是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有一定共性也有特殊之处,既有社会大背景下的奋斗拼搏,又有社会底层的无助感,几代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时事所逼,人世无常,多少风雨,一家人走到现在,总有值得回忆的事。
我出生于南方的一个村庄,世代都是农民出身,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缘故,对于他们的长辈们的记忆很少,所以基本都来源于儿时他们的口中的“传奇”故事和大人们唠嗑时琐碎的话语中。
爷爷奶奶都出生于40年代初,建国成立之时还是少年,但大概那时起他们大多都已经开始学着负担家里的生活了,跟随他们的父母们去田里劳作,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是件困难的事情,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承担,因此他们基本都是只读了小学,(而且当时的小学没有六年级),就要开始全面投入到家里的农活工作当中来,更甚的是,在老家的小村庄里有许多老人大字不识一个,所幸我的爷爷奶奶都识字。
爷爷排行第三,上面还有我的大爷爷和二爷爷,大爷爷在我的印象里是个有点严肃的老人。二爷爷驼背很严重,年纪大了耳朵也有点聋,但他一直未婚,也没有子嗣,小时候对于这点我一直比较好奇,后来我问奶奶,她说二爷爷因为年轻时没有同意和说媒的女方结婚,就一直这样没结婚到老。
我的爷爷育有三女二男,最小的是我的爸爸,而爸爸有哥哥和我一子一女,在他20岁左右时就分了家,爷爷奶奶和我的爸爸住在一起,听妈妈说起,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住的还是泥巴搭建的房子,因为是密封的,冬天里面住的很暖和,但一到夏天就受不了,又闷又热。所幸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在党的经济发展策略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渐渐的提升,后来就能力建一栋自己的房子,一砖一瓦凝聚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据妈妈说,当时建房子花了几万块钱,在当时镇上都能买一套房子,但现在买房子没个百来万是不太可能了,这也能看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妈妈有时也会开玩笑说后悔当初没买房子,否则不至于现在压力这么大。 随着我和哥哥的长大,也到了要读书的年纪,一年级的时候是在家乡的村里的小学读的,那是村里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学校也很简陋。后来就去到了镇上读二年级,哥哥读的是四年级,在我们村上是最早先出来读书的,那时爸妈骑着电动车来接送我和哥哥上下学,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下雪结冰,他们都能准时的到达,正是因为爸妈的长远想法与不辞艰辛,让我和哥哥有机会接触不同于小村庄里外面不一样的世界,也怀着感恩父母的心一路走下去。
那时,还没有搬到镇上,一直住在乡下,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放寒暑假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秋收后的稻田里捉迷藏,过家家,有时也会和妈妈一起去菜园里拔草,浇水,施肥,或是撒开脚丫子去田里全家人一起插秧,真正体会到了书中所学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意义。每次劳作完时爷爷每次都会顺手从旁边的荷塘
里摘一捧荷叶的莲蓬给我和哥哥
吃,有时我俩还会因为一个莲蓬争的不亦乐乎,爷爷奶奶也会在一旁和蔼的笑着看我们打闹,那是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对比现在,时代更新了,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不一样了,但童年时那种最初的快乐的感觉却很难再体会到了。
70年来,从以前的诺基亚到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从以前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到现在轿车堵满街头,从以前结婚彩礼三转一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到现在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转变都是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见证着祖国一步一步蜕变成如今的世界强国。有大家才有小家,正因为祖国的不断强大,小家才能跟着国家的步伐一起进步。
流逝的是时间,沉淀的是历史,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的幸福美好生活,要做的是铭记历史,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回首祖国成立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七篇
今天我和小记者们来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地方-萧山档案馆;起初以为档案馆是抓小偷的,因为有个案字。可是今天真正到了档案馆,和我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首先感觉档案馆的建筑很特别,大门前写着大大的-萧山档案馆。我兴奋了,连蹦带跳的跑进去,发现很多大的陈列,不巧要先听老师给我们普及档案知识,我了解了档案的由来,最觉得可惜的是来氏的姓氏家谱有一卷丢失了,现存只有59卷;同时也看到了每个人其实都有档案,每个家庭都可以分类建立档案。我回去一定和妈妈爸爸一起建。
后来,我们参观了萧山的历史档案,有古老的县城图,带领我们参观的老师介绍了萧山的历史、名人。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艘古木船,以前听妈妈说木船有八千年历史……
伟大的萧山有这么多的历史档案,我似乎有点记录不过来,短暂的参观后我们离开了,下次一定带好笔,记住这一切。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八篇
今年春节我是在农村的老家度过的,老家过年除了有许多风俗习惯,还有许多注意事项,热闹极了!
大年三十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鸭,有的还杀年猪,大家都忙忙碌碌准备着,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下午爸爸准备了许多物品,带上我一起出发去祭祖,祭祖的东西也十分有讲究,必须带上鞭炮、蜡烛、纸钱、长块肉、整只鸡、饼干、水果等。我们首先来到祖庙,把祭祖物品放在地上,点上蜡烛,烧上纸钱,每人点上三根香;对着东西南北依次鞠躬。放一个一千响的鞭炮,洒点酒,放上饼干,就算完成了,然后我们再上祖坟,也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做一遍。晚上长辈都要给我压岁钱,所以我收到的红包也不少。
正月初一我起了个大早,和爸爸在家门口放起了开门鞭炮。开门鞭炮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有谁家放的早、放的鞭炮大、放的时间久之说。”吃过早饭爸爸带我来到了村里的祠堂,祠堂里面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有的在互相拜年、有的在交流情感、有的小朋友在互相玩耍,还有的在准备上家谱仪式。爸爸领着我向村里的每位长辈拜年。然后对着桌上的一堆本子说:“这些本子就是家谱,里面记录着所有村里周姓男人的名字辈分。”我在本子里翻来翻去,都找不到我的名字,爸爸走过来告诉我说:“你要找辈分、名字才能找到。”原来我在家谱上的名字叫魁昊,已经是第十一代了。
家谱仪式开始了,桌上摆满了祭祖物品和花生、瓜子、水果等。辈分最高的坐在祠堂大厅中央,其他按照辈分高低依次就座,男的坐中堂,女的只能坐在副堂。听爸爸说以前女的是不能就座的,我感到十分的奇怪!首先举行的是去年出生男孩上家谱,由文采好的司仪在家谱上写上小孩的名字,也叫添丁。接着上香、烧纸钱、放鞭炮。最后大家坐在一起,欢声笑语,饮酒喝茶,恭祝春节。我看见许多好吃的,心里早就等不及了,立即拿起几个橘子,不到一分钟就解决了。我继续欢快的吃着喝着,把我的小肚子吃的饱饱的,心情是多么的快乐,开心啊!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九篇
“游太白山,爰山水之胜,因家焉。以山乃剡水滥觞,犹河之于昆仑,遂名其为小昆。”我的祖籍就在美丽富饶的小昆村,它犹如世外桃源,坐落在嵊州长乐,西白山南侧。
村庄被群山环绕,一眼望去满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贯穿全村,溪上跨着历史悠久的石桥。走在村子里,平坦光滑的青石板路,斑驳陆离的墙面,古朴整齐的房屋,悠闲自在的村民。
漫步其中,我看到一座肃穆的宅子,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马氏宗祠。走进去,正中是戏台。朱栏颜色已改,上面不知上演了多少喜怒哀乐。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虽经岁月的洗涤仍那么美丽。
暖暖的阳光下,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书。我凑过去一看,第一页,泛黄的纸上写着马嵩两字。老人给我讲了他的故事。南宋末年,马嵩是一位英俊潇洒,年轻有为的读书人。不经意间来到这里,发现这儿山清水秀,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就举家定居,给村庄改名为小昆。再往下看,密密匝匝有好多名字。老爷爷指着名字告诉我,他是个抗日英雄,他是个司令,他开了个大厂子……再往下,我看到了爷爷的名字,爸爸的名字还有我的名字!书合上,我看到封面上赫然写着——马氏家谱。
就这样,我遇见家谱。在秋日的午后,仿佛穿越了八百多年的时光。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十篇
家谱,是我们中国人对家族历史的传承。从中能看出历史前进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变迁。
我家也有家谱,那是薄薄的一本。中间那小小一段,足以印证了社会的发展脚步。
先说说我的太爷爷,他出生在遥远的新加坡。在七多年前回国探亲,不幸遭遇太平洋战争,不能再回新加坡,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他的童年,直到战争结束,定居到了宁波。我想太爷爷的童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词就是:战争。
到了我爷爷这一代,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但xxx刚成立不久,还是很贫穷。爷爷的童年,正好在“xxx”的时代,天天饭也吃不饱,靠吃糠咽菜充饥。他没读几年书就辍学了,要放牛,下地赚工分来补贴家用,辛苦极了。我想,爷爷的童年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明:饥饿。
爸爸的童年赶上了改革开放,没有了战争也没有饥饿,日子开始变的好起来了,但还谈不上富足。他的童年,没有各种玩具,也没有旅游。他小时候喜欢买书来看,但是要得到一套他喜欢的《封神演义》,要期末考试考两个满分来换。我想,真是不容易啊!爸爸的童年,也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贫乏。
而进入新世纪的我们,生活就精彩了。在美丽的校园里,我们无忧无虑地学习;在富足的社会中,我们快快乐乐地成长;我们有看不完的书,玩不完的玩具,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学各种各样的技能,节假日还能出去旅游,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甚至,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我想,用一个词来概况就是:精彩。
一本家谱四代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吗?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十一篇
一、家族史、宗族史研究的发端时期
我国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两宋时期专题研究家族、宗族情况的论著未见.论文亦极罕见,而贯通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史 的著作有一些。
(一)较早开始研究我国历史上家族、宗族问题的是吕思勉先生,其所著《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上海中山书局,1929.)是第一部有关家族、宗族问题的专门史。论著从人类社会由“浑然一大群”到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演进谈起,谈及其产生、宗与族的关系、宗法的产生与废弛、谱学的兴衰、宗法与封建的相辅相成关系。谈及累世同居与析居问题以及立嗣意图的前后变化等等。大凡家族、宗族史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已涉及.带有论纲性质,影响深远。后来在其《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等4部断代史中。论述社会组织时都专设《族制》一节,其篇幅较《小史>有所增加,对宗族制度的若干问题的看法亦较深入。此著收集了正史中许多有关家族、宗族的材料,对后人研究很有启发性。陶希圣在《婚姻与家族>(商务印书馆,1934.)一书中提出了农民家族、豪商地主家族、士族家族等概念,就家族的范围、族居问题、宗法及宗法制的变迁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高达观的\n
(二)从法制或礼仪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制度的也有一些。如诸桥辙次《支那之家族制》(日本大修馆书店,1940.)一书就是以家族仪制为基础来考察中国社会的一面,其中一些内容如九族范围、宗法、宗庙制度等与家族、宗族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是一部较早从法律角度研究社会的专著。他对于 家族范围的概括较为全面而准确。又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历史上法律制度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密切关系,所举事例多宋元明清时期之事。
二、家族宗族史研究停滞阶段
20世纪5¨70年代.由于“左”倾思潮的错误干扰,大陆社会学、社会史的研究完全停顿,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这30年.没有出版过系统的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专著。所有通史及断代史著作.也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三、家族宗族史研究t生复兴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又开始焕发勃 勃生机。
(二)通论性著作有徐扬杰的(人民出版社,1992.)是一部篇幅较大的中国家族通史专著。从宏观上把中国家族制度分为先后承继、递相蝉联的四种不同形式。
他对中国家族制度的形态作了一个整体把握.认为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瓦解.宋以后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形成。并从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近 代封建家族制度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冯尔康等合著的《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是又一部中国宗族通史著作。该书根据宗族领导权的变化、宗族的 内部结构及其成员的民众性、宗族生活中宗法原则的变化,将中国宗族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宗族
四、近年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时期
(一)近几年,家族的个案研究成果显著。在宋代家族研究方面,多关注于官僚家族的个案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江南地区。以家族成员之研究为主,以隐恶扬善为叙述方式,侧重单个著名家族的成功或衰微因素探询。孔东的《宋代东莱吕氏之望族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蔡东洲《宋代阆洲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分别以专著的方式对这两个诗书类世家大族的科举仕宦、文化成就及兴盛历程作了论述。胡昭曦先生的《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分析了四川成都范氏家族的“世显以儒”的社会特征。王智勇《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巴蜀书社,1995.)、杨倩描《吴家将——吴蚧吴磷吴挺吴曦合传》(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均以叙述吴氏家族精英人物作战事迹为主。戴应新编著的《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xxx.)叙述了折氏家族的武功和人物事迹.收录了较多的墓志资料,李裕民的《折氏家 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也对折氏家族进行了探讨。马斗山《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对眉山苏氏家族的教育、家法、经济生活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叙述。
(二)宋代家族研究中对名门望族、世家官僚的个案研究相当丰富。其中不乏涉及帝后之家之作。王曾瑜《宋朝相州韩氏家族》(《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王善军《武功与外戚的结合——真定曹氏》(《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5.).何成、王育济的《宋代王审琦家族兴盛原因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01.6),马玉臣、杨高凡《宋代毕氏家族论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7.),何新所《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张彦霞《宋代韩琦家族婚姻关系特征考论》(《集宁师专学报》,2005.9.)等。此类研究多是从某一姓氏家族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家族在世系起源、家族的起家、婚姻关系、对官位的追求、家族的荫补、经济地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整体探讨.来展示宋代家族发展的途径和状态特征。
(三)从整体上考察及其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著比较少。群体研究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具有相同身份、社会地位或阶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力求还原社会原貌,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十二篇
说起我们家的历史,那可真算得上悠久了。
吃过年夜饭,我从爷爷手上接过新旧两本家谱端详起来。听爸爸说新的那本是在他十几岁时“修”的,老的那本可就很难考证了,是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世代相传下来的。说它是个“老古董”一点不为过,上面的纸张早已泛黄且破旧不堪,只是字迹还依稀可见,记载着咱老戴家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我一边听爷爷和爸爸聊过去的事,一边翻阅家谱,发现上面大多是男人的名字,女人即便有也只是个姓,爸爸说这应该是受古代封建思想“男尊女卑”的影响。嘿!这是谁呀?原来是一个参加了xxx军xxx的革命战士,曾被任命为连长,可惜最后光荣牺牲了。再往后,我发现参加抗日战争的人还不少呢。听爷爷说,我们老戴家还出过一个状元哩!我为自己是这个家族的后辈而感到骄傲。
说了这么多,也该谈谈我们的家风家训啦!祖辈们希望我们一直记得: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值得一提的是家谱上有记载说我们的祖先是浙江上虞人,现在虽然爷爷住在江苏,但爸爸却已回到了浙江,而我出生在杭州,我们又回到了祖先居住的地方。妈妈说爸爸这是回来“寻根溯源”了,哈哈……
“书礼承先志,文章肇厚基”这是祖先为我们议定的字辈,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点滴所在,希望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后代能够把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延续下去。
吴氏家史范文1500字 第十三篇
打开尘封的纸页,往日里透明的教诲亦如潮水般涌向心海。试图回忆的一些东西,只在泛黄的书页上呈现。
我飞过时间的洪流,寻找儿时的记忆。盈盈的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起一片最热的,把它献给我的父亲。
父亲从小生长在农村,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却有一本珍贵的书。红红的木箱将它封存,透过木箱仍旧散发出淡淡的墨香,钩起我心中的好奇。多少次我试图打开,却终究无法如愿。
那一天傍晚,斜阳吝啬地收起了最后一抹余光,月亮还没有出来。远处的天边铺满了晚霞,红红的,暖暖的。父亲饭后终于打开了那个神秘的箱子,用双手捧出一本泛黄的古老的书。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只见印入眼帘是四个大字“孔氏家谱”。
看着天上的月晕,在黑暗中忽大忽小,好像许多个同心圆,柔和温暖。听着父亲诉说家族的历史,心中产生一种格外的自豪。
父亲曾说过,我们是孔子的传人,家谱是世代流传下来的,它凝聚了家族兴衰与荣誉。孔子的一生是艰难的,但他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用一生去追求学术与教育,创造了儒家学说。因为孔子,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以发扬,他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我们永不磨灭的榜样。作为孔子的后代,我们更应该以孔子为目标,努力奋斗,争创辉煌。这是父亲的一番谆谆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父亲每周总会给我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来激励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股优良的家风。除此,父亲总会用一些名句告诫我,“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诫我要虚心求学,以人为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告诫我要有伟大的抱负与追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要学思结合,善学善思善问……父亲教导着我,启发我,激励着我。
往事的美好回忆在时光中沉积,积蓄浓浓的香,时时萦绕在鼻尖。
记得父亲对我说过: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有日出;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书!
家风就是我心中的那本书,无论历经多久,始终能发出淡淡的幽香。那份透过书页的隐忍的光,永远激励我成长。
- 上一篇:关于成长高考优秀范文(精选14篇)
- 下一篇:应知应会告知函范文(精选15篇)
最新范文:
- 药品集中采购分析报告范文(精选9篇)
- 采购补充合同范本(精选5篇)
- 租办公楼合同范本(精选14篇)
- 英语作文范文中考翻译(精选5篇)
- 地面工作计划22篇
- 环保部工作计划(精选17篇)
- 团委个人工作总结7篇
- 早教合同范本(精选8篇)
- 销售承包合同范本(精选15篇)
- 普通话工作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