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2-12-08 18:22:35阅读量:41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一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的科学教室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其目的是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课程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探索前的计划假设、探索后的分析整理这些记录的过程。但是,一线教师发现,在课堂热闹的科学探索课上,学生只热衷于动手这一环节,动手前的计划思考和动手后的分析整理这些环节,学生动作缓慢或无法系统表现,影响探索效率。同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思维零碎、跳跃,难以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展示思维过程,整理思维脉络,提高科学教室的探索效率。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让学员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员思维可视化;提高学员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员积极有意义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科学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更容易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让学员深化知识记忆;让学员学习合作交流;

(2)构建以思维导图为教育辅助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指导和优化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践过程,应用思维导图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实施,提高课堂实效。

(3)将思维导图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有选择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科学教育实践者。

(4)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和研究学习策略,积累课堂教学应用例子,为广大科学教师提供参考模式。

2.研究内容:

(1)结合实际,探索思维导图在科学教育中教育的应用策略。

(2)探索在教育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战略

(3)使思维导图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加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

三、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1.研究想法。

从思维导图和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以科学科的老师为主,组织多种形式的沙龙和研讨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认识思维指导图、学习思维指导图、运用思维指导图、创作思维指导图等4个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探索思维指导图在科学课上的实际运用。让学员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运用思维导图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改进学习方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培养学员放射性思维能力,改变以往学员单线思维状态,提升学员思维能力,启发学员联想创意,从而提升学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理解思维指导图、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等概念,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掌握思维构图的理念和技术,寻找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法措施,对童话教育、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实践操作研究。

3.经验总结法:通过一定措施,根据学生成长文件和教师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研究。

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学术沙龙等形式,了解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掌握相关信息,进行思维导图、科学教育及其相关性研究,深入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第二阶段: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二篇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

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内涵发展水平

感受(A)领悟(B)追求(C)

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优秀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

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

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

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⑴主动地预习、复习

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

(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

(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

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

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

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

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

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

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

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

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

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

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

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

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

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

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

③问卷、交谈情况。

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

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

⑶测试成绩变化。

⑷综合评价。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三篇

让科学研究成为习惯,让文化成为品牌,让读书成为乐趣。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我校于2012年11月成功报名参加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立项,课题名称为思维导图在小学生思维训练中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2B592,同年12月顺利开题。三年来,在湖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在桥口区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了所有的研究任务。学校不仅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还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发展,使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校走上科学研究兴学校的成长道路,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小学生思维培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训小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欧美和香港台教师的中小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活动中。小学阶段是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出更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本课题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了大胆研究和尝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思维训练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思维导图工具的潜在价值,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时代特征。

(一)相关概念

思维,是一个既熟悉又难准确定义的概念。它被xxx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独有的特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维发展史。思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我们无时不在思维。在日常生活里,思维常被称为“思考”和“想”,是人大脑内部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依附于思维主体,它的核心要素便是人的大脑。

近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被更广泛应用在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大大降低所需耗费的时间,对于绩效的提升,产生无法忽视的功效。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所谓思维导图,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包括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发散思维的原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的大脑潜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广义的思维训练,是20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技术。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脑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今天人们不仅掌握了有效开发头脑智能的方法,而且也形成了诸多的思维训练流派,其中以“思维工具”的传授和训练为主要形式的思维训练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在这一领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托尼·布赞和他的“思维导图”工具。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工具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思维训练发展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研究目标

(1)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2)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与策略

(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思维训练的评价指标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研究了思维导图和思维训练的相关理论,还有思维导图用于思维训练的理论基础,思维训练的培养途径和基于思维导图学生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课题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2)行动研究法

这一研究方法始终贯穿在本课题的研究全过程中,主要运用实际行动,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课堂,对基于思维导图的不同学科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常用的思维评价方法等进行实践和分析,所有的研究行动提供给本课题最好的事实研究依据。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四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03年9月~2016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6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16年9月~2016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16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6年12月)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五篇

一、课题的提出

长时间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不够重视引导学生读数学书,其主要表现是:新授结束再让学生翻开书本,书本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使之如同练习册一般;学生对数学读书不重视,也不感兴趣等等。在我们的平时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提高学生的语言叙述本事为广大数学教师所忽视。如上公开课不用教材,只用习题纸已成为一种风气。总认为一堂“好课”应当是:教学过程顺畅,教师起到了“导”的作用,学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阅读。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会出此刻这样的情景: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能够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也说明了没有阅读本事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本事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为此我们提出了“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明确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

自学本事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本事的核心就是阅读本事。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课本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

2、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资料的方法

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确定、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一样,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构成技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边读边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仅有进取、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本事。

(2)手脑并用的习惯

(a)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我;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忙自我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b)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所以,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c)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供给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

(3)勤问的习惯。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资料

(一)认真设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数学课本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尤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其教学资料和例题的编排都是遵循以旧带新、由扶到放的原则,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构成过程,以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本事和习惯。

1、教师示范运用数学课本,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益处多,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愿望。

2、引导学生构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教师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结合——放的方法,对学生逐步提出阅读数学课本的要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读书,掌握方法。

(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

(2)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

(3)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学生这时读书,正是他们自我开展摸索学习方法的契机。

(二)引导学生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第一遍做题错误较多的情景,有的教师往往把它归为粗心。然而细细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在解题前没有认真读题。所以,要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解题前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1、概念题的阅读

阅读概念题,要指导学生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

2、计算题的阅读

对计算题的阅读,学生是最容易忽视的,这也是造成抄错、算错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计算正确率,除了计算细心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3、应用题的阅读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时,没有认真读题,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开始做题,往往会做错。因为解答应用题时,阅读本事比计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尤为重要。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三)精心设计读书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1、充分发挥插图作用。如我们此刻新教材数学书上图文并茂,很是吸引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插图、图旁的旁白思路,边读边讲,既使学生理解知识,又不觉得乏味。

2、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学,应突出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互助的作用。在按组学习讨论时,可采用组长提问导读,或提纲引读,也可像语文课那样分主角读数学书。对结语较长的概念、法则可分层读书,如个别读,小组读,团体读。对结语较短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速读速记,请学生读后立即背诵,进行强化记忆。设计不一样的读书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法进行研究,辅助以调查问卷等辅助方法

1、调查法:(1)以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2)调查实验中期与末期学生的一些情景。

2、比较法:选择两个班级,比较班用惯用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进行教学,学验班严格按照课题的数学课本使用模式教学,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研究时间为一年半,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确立研究课题,学习有关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初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6年11月)

根据方案有序地开展研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对方案及时调整,使课题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

2015年5月-2015年8月:根据研究的课题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深入课堂,确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组建课题组,选择实验方法,做好各项测试与调查;构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课题组进入正常轨道,研究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总结阶段(2016年10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完成结题鉴定,进行成果展示。总结出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策略。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

我们于2015年11——2016年11对《数学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数学课本的使用情景,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面向数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情景;面向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家使用数学课本的情景。我们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只是在新授结束后让学生翻开书本,让学生读数学有关概念也是流于形式,概念的过程不予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仅是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回到数学书上;学生对数学阅读不重视,也不感兴趣,很少拿出数学书阅读,在家复习时也不会阅读数学书等等。

2、抓住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帮忙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强,我们针对这一特点,教师上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多运用数学课本,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用处大,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热情。

(2)将阅读数学课本贯穿于整节课。一节课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相关教材,初步了解资料概况。然后让学生细读教材,要求学生能找出知识的关键资料,加上着重号或提出自我的问题。新新授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贴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景,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时候对例题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例题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儿,又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解读图中和题目中的信息。新授结束后,在学生作业前,教师留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整理一节课的资料,消化所学的知识。

(3)在早读课上沙场练兵。早读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时间。教师在早读上组织学生朗读数学课本,能够团体朗读、小组朗读、个别朗读,也能够多种朗读形式结合交替进行,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并逐步构成习惯。

(4)引导学生解题时认真阅读题目,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答概念题,指导学生一个字一个字仔仔细细地读,要找出题中的关键词、重点处,对于混淆的题目更要增加阅读的遍数;遇到计算题要求注意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对运算顺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解答应用题时,让学生边读题边用符号划出关键的字、词、句。也能够边读题边画出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题后,再把题读一遍,检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骤、算式、计算是否正确、合理。

3、以数学课堂为主要阵地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外阅读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关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坚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内校外的协调统一。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份检查表,提出阅读要求,由家长实施监督。

(1)合理选用数学课外阅读读物

好的数学读物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去思索、创造。数学课外阅读资料的选用不能求多,一般选择一两套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即可。当然还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对学习兴趣浓、学习有毅力的孩子,可选择略高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阅读面也可适当拓宽;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情绪不太稳定的孩子,能够选择略低于该孩子水平的课外阅读。

(2)合理选择数学课外阅读时间

家长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阅读时间,可将时间大部分设在晚上或放学后,还能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鼓励孩子针对自我的学习、生活情景选择适宜的阅读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长时间不读,要有计划,贵在持之以恒。

4、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乐趣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心智,而对小学生而言,评价更是影响学生的重要行为。合理、恰当的评价方式会促进学生阅读本事的发展,还能帮忙学生建立进取的学习情感。我们实行多元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1)评价主体多层,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资料多层。对学生数学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能够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数学阅读反馈卡”,对每一天的数学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

(3)评价结果多层。要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让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要实行分层评价。我们分A、B、C(低、中、高)三个层应对照“数学阅读反馈卡”,根据阅读的质、量、效果等作出相应的评价,评出“数学阅读小博士”、“小书虫”,“数学阅读提高之星”,“欢乐阅读之星”等。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研究中受益匪浅

本课题组成员进取参与教科研工作,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边实践边研究,经过思考、学习和总结,我们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本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了较大提升。此外,我还撰写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经验文章并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发表、在新余市征文活动中获奖,并且有2位教师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2、学验班学生在课研中愉快学习,学业成绩、学习本事得到提升

经过课题的研究,学验班学生逐步养成了数学阅读的习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自觉阅读数学课本,解题时能仔细阅读数学题目,我的学验班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提高了。课外,学验班学生能主动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加强了课外阅读本事和自学本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经过课研,家长对数学课本的使用和数学阅读有了正确的意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数学阅读,能主动配合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更加配合班级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课本是数学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并在不断地读书中构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科学方法,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强化。学生一旦构成良好的读数学书的习惯,那么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具备独立学习的本事才成为可能。

由于时间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还要多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本事的环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这浩瀚的教海中,我们仅有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前行。

会展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第六篇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⑴明确“以学生为中心”;⑵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⑶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⑸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⑹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3、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4、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①设计高中物理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唤起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探究;注重方法引导,使学生会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爱探究。

②设计物理教学的探究重在增加学生体验性的探究机会、通过交流合作式的方式体现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设计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课题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探索研究方法: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自定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20*年9月~20*年3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⑶课题实验(20*年9月~20*年6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⑷汇报成果阶段(20*年6月~20*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20*年9月~20*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20*年11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年12月)

1、课题成员的保障。

成立由校长、主任、副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参加的骨干教研成员,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2、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和漳平市进校领导也都大力支持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的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