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计划范文工作总结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报范文工作报告范文年终总结范文申请书范文通知书范文请假单范文活动策划范文活动报道范文简历范文委托书范文授权书范文论文范文简报范文志愿书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01-10 11:34:15阅读量:569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07年8月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备受争议,不同利益攸关方围绕公允价值会计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以金融界和审慎监管部门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以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为代表的支持方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增强了金融系统的弹性,有助于恢复金融稳定,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是风险信息“传递者”而非风险的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以及是否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这场前所未有的论战,不仅关系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前途命运,而且攸关审慎监管的改革方向.以20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危机咨询组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介入,既对会计准则制定者造成了压力,又提供了公允价值会计改革的动力.后金融危机时期,在保持会计准则制定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如何既改进和完善会计准则(市场不活跃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减值以及信息披露等相关准则)又处理和协调好会计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差异,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文以金融行业为对象通过数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了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并从信息披露视角提供解决问题之道.虽然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失衡、金融创新过渡、金融机构疏于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缺位所致,但是会计本身具有很强的经济后果(Zeff,1978,Scott,2000),金融危机期间,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给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认为,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改革能提升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公司透明度的提升增强了金融机构抗压能力.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公允价值所带来的风险和计量误差正在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与以前相比,金融机构行为将更具顺周期效应.虽然维护金融稳定是审慎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会计能为审慎监管者的金融稳定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会计信息是金融机构内部风险度量、资本监管以及偿债能力分析的重要基础,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评价金融系统的风险,推动了金融市场发展演化的进程以及提升了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效率.所以遏制金融危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投资者、会计准则制定者、审慎监管者、证券监管者等)提供准确、完整和真实的信息来加速价格的调整过程,从而提升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因此,本文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的原则下,从审慎监管视角,建立了一个理想信息框架.信息使用者通过该框架,不仅能从微观层面上获得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风险状况和计量误差等信息,而且还能从宏观层面上获得风险的相关性、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以及系统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为缓解顺周期效应对金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审慎监管者和会计准则制定者都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之道,但由于目标、利益不同,应对顺周期效应策略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冲突之处.只有会计与审慎监管之间协调与配合,才能标本兼治,既能从制度安排上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又能确保会计准则制定相对独立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顺周期效应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虽然目前会计与审慎监管之间是清晰分离的,但是它们最终目的都是保护各类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提升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以及合理引导资源配置.因此,加强公允价值会计与审慎监管之间协调与沟通,缩小它们之间差异,使得同一信息源同时满足多种监管目标之需,既减少了银行遵循成本又提升信息的透明度.

从本文建立的理想信息框架可知,公允价值信息是理想信息框架的核心,公允价值估计不仅涉及资产和负债价值估计问题,而且也涉及风险状况的估计和计量误差问题.因此,后危机时期,加强市场不活跃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将有助于向市场参与者传递企业真实信息以及提升金融系统面对外部冲击的弹性.目前公允价值估计中引入风险计量技术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上公允价值估计应充分吸收实务中风险管理经验,以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正确信息.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趋向于供给不足,公允价值会计与审慎监管者在风险信息强制披露方面也应该加大协调力度,它们之间沟通与协调,既能减少信息超载,又能提升信息透明度.另外,目前金融机构分别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和按照审慎监管规则编制监管报告,两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加强金融工具会计分类与审慎分类之间以及会计资产减值计提与审慎预期损失估计之间协调,缩小两者之间差异以及打通它们之间联系,既有利于提升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和信息透明度,又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建议,在坚持公允价值会计基本原则前提下,将审慎监管风险管理的良好做法与公允价值计量协调起来,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评价和计算流动性估价调整以及信用估价调整建立统一的框架,以期为市场不活跃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具体指导;加强金融工具分类精细化管理,强化会计分类、审慎分类以及监管资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机制;借鉴审慎监管预期损失估计之方法,比如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敞口的估计使之应用于会计资产减值计提;吸收审慎监管风险管理在金融工具的分组、返回测试与压力测试方面的经验,提升会计风险信息以及计量误差信息的披露水平.这些方面都可以减少会计准则和新资本协议的遵循成本,降低会计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差异,提升信息透明度,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为了使企业同一信息源满足不同监管目标,实体需要对会计数据、经营数据以及市场数据,各部门所使用的不同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评价流程,以及风险管理部门与管理会计部门进行强有力的整合,建立综合数据平台、统一风险计量方法和风险评价流程,形成一套逻辑清楚、前后一致的风险报告体系.既减少了金融机构遵循成本又提升信息的透明度.

论文通篇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为主线,从信息披露视角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

本论文可用于企业资产减值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企业资产减值引用文献: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 第二篇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启动和深化,以及更加灵活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否有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达到特定目的行为呢也就是说,当存在会计选择的机会时,中国的上市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旨在更加稳健地反映企业价值,并首次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新制度颁布后的会计实践是否真的实现了财政部的初衷如果偏离了初衷,那是为什么1999年开始实施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2001年实施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为本文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机会.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上市公司总体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和长期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执行的研究,来检测盈余管理的存在性状况,以及中国会计制度,尤其是具体会计规范的效果.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 第三篇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企业行为,这一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一定的主体基于一定的动机,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及相应规范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一种管理行为.

盈余管理出发点或者说动机主要在于资本市场的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资本市场的动机则表现的更为突出.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资本市场动机,也即融资的动机.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盈余管理所采用的方式也是千变万化,主要有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应计项目的调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构造真实的经济交易如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等.而我国主要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资产减值准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

频率分布法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一种方法.利用频率分布法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及增发权,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6%与10%的区间上,即存在“微利”、“保配”和“保增”现象.进一步分析了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分布,发现其与ROE的分布存在系统性差异,说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而可能操纵了净资产,进而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和增发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本文的主要研究范围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在研究之前,首先认真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和上市公司本身的一些特点,正是这些发展状况和特点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我们还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资产减值准备原则的影响.本文认为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情况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应该属于正常的经常性利润扣除项目,考虑以往的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以及扩展Jones模型,本文提出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该模型在扩展Jones模型的基础上,对总应计利润的计量进行改进,将资产减值准备从非经常性项目前利润中剔除.实证检验证明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的计量效果优于以往的模型.

随后,本文运用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有关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中,如IPO、配股、增发和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中,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效果优于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和扩展Jones模型.在有关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中,本文运用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研究后发现,资产减值准备作为盈余管理的方式之一,其实对我国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而关联方交易对我国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大.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 第四篇

会计信息是以数字语言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会计信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和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从而对经济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杨丹等,2009).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期以来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近年来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Watts,2003a).会计稳健性之所以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主要在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对稳健性的巨大需求,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受益匪浅.基于此,本文将会计稳健性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发现:

首先,在会计稳健性的截面差异这一研究领域,由于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稳健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因此,独立审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学者从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审计变更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等众多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我国,对这一主题的讨论仅仅是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稳健性的影响作为唯一的研究视角,因此,有必要从更多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针对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关于签字注册会计师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的制度规定,本文将研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期为这一制度规定的实施效果提供经验证据.

其次,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国外的相关经验研究还比较少,而国内甚至还没有关于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经验研究文献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由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的投资和融资行为而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有效运行的目的,因此,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必然会对公司的投融资行为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利用我国特殊的制度规定和信息披露要求,研究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这一研究领域提供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本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为:

第一章为导论.该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第二章为会计稳健性概述.该章主要明确了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概念,具体包括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会计稳健性的分类和会计稳健性的成因.

第三章为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综述.该章主要包括会计稳健性衡量方法的综述和会计稳健性经验研究文献的综述.前者是本文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后者是笔者确定本文研究主题的基础.

第四章为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强制轮换与会计稳健性.该章以我国《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以下简称《轮换规定》)要求为同一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以五年为限进行强制轮换为制度背景,研究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签字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公司逐渐形成亲密的关系,签字注册会计师对于客户公司不及时确认损失的行为采取默认态度,导致客户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降低.并且,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经济重要程度较低的客户公司中.这说明《轮换规定》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上市公司按照《轮换规定》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更换之后,新任注册会计师对客户公司的审计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客户公司的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这说明《轮换规定》旨在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轮换规定》要求签字注册会计师以五年为限进行强制轮换,但这种轮换大多是发生于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内的注册会计师轮换,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被要求强制轮换,隶属于同一会计师事务所的新任注册会计师出于事务所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能比前任注册会计师执行更高的审计标准和表现出更高的审计独立性,因此,对客户公司的审计质量并未表现出显著性的提高,《轮换规定》的实施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一发现也为《轮换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经验支持,该制度应该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签字注册会计师两个层面上对审计强制轮换进行规定.

第五章为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由于*问题的存在,公司存在两类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一类是过度投资,一类是投资不足.该章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出发,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稳健性行为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公司非效率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可以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同时也说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还可能导致公司投资不足.通过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公司,本章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投资过度的公司还是投资不足的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均会对公司下一年度的投资支出产生制约作用,但是在投资过度的公司中,这种制约作用更强.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环境中,稳健的会计政策确实具有约束过度投资的作用,这一发现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但同时也表明,会计稳健性具有一定的两面性,稳健的会计行为也有可能抑制公司正常的投资支出,导致投资不足.因此,会计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

第六章为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该章利用Almeida等(2004)提出的“*—*流敏感性”和Whited和Wu(2006)提出的的WW指数衡量融资约束,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的“*—*流敏感性”越强;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的WW指数也越大,这说明会计稳健性会加重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通过进一步检验会计稳健性对公司获取信贷资金和股权再融资的影响,本章还发现,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越少;会计稳健性.越强,公司通过配股或增发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也越小.这进一步说明会计稳健性会加重公司的融资约束.本章的研究丰富了会计稳健性可能存在负面经济后果的经验证据,说明会计稳健性也可能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这一会计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这一研究发现也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称性地确认损失和收益,资金供给者因此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不会因为会计政策的偏向而错误估计企业的价值,因此有助于避免会计稳健性导致的这种不良经济后果.

第七章为结论、启示、创新与局限.该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由这些结论得到的启示,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与局限,并且指出了会计稳健性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会计稳健性衡量审计质量,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的角度研究了审计任期及审计强制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国内外关于审计任期和审计强制轮换影响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大多数都采用操控性应计项目来衡量审计质量.由于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助于改善契约效率,(Watts,2003a),并且在安然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Krishnan,2007).因此,本文用会计稳健性来衡量审计质量.相对于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这一方法是一种新的衡量方法.此外,由于信息披露特点的限制,美国的关于审计任期及审计强制轮换影响审计质量的研究,只能从会计师事务所任期的层面展开.但与美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方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报告中包括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信息.因此,本文从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及其强制轮换的角度展开研究,这一研究视角与我国《轮换规定》的要求相一致,由此得到的研究结果为该规定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经验证据,并且也为美国的相关规定提供了定的借鉴.

第二,从公司层面的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展开研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应该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为了探究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何种经济后果,本文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为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我国的经验证据,也为促进关于会计稳健性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一般性研究做出了贡献.

第三,改进了Bushman等(2006)研究方法的不足,为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以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为依据,Bushman等(2006)在国家层面上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支出对于托宾Q敏感性的影响.虽然他们证实了会计稳健性可以约束过度投资的理论观点,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与Bushman (2006)使用整体经济的方法不同,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我国的特殊环境,并且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资产减值信息详细披露的特点,从会计稳健性原则出发来分析个体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和投资行为,同时控制了公司的经济环境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会计选择和投资决定的内生性问题,同时扩展了Bushman等(2006)的研究结论,确认了在我国特殊的信息披露环境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稳健性行为可以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行为动机,进而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为公司过度投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第四,提供了会计稳健性会对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公司合理运用稳健性原则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在证实会计稳健性可以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观点的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会计稳健性对资源配置效率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及时确认经济损失的稳健会计行为会导致公司投资不足,也会加重公司的融资约束.这说明会计稳健性并非有利无弊,而是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因此,这一会计原则的运用应当充分权衡其利弊.如果公司的*流充足且投资规模较大,为防止经理人追逐私人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董事会应要求公司执行较为稳健的会计政策.相反,如果公司*流较少且投资规模较小,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应过分稳健,否则将导致更严重的投资不足.此外,如果公司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公司的会计政策不应过分稳健,否则公司的发展会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受到限制.

企业资产减值损失报告范文 第五篇

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2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二项计提”到“四项计提”再到“八项计提”,以及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第8号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新实施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减值迹象的认定,规范了资产减值金额确定的标准,禁止了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在后续期间价值恢复时的转回等等,而资产减值的这些规定和变更的目的在于压缩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刘玉廷,2006).那么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如期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呢实际上,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象主要是长期资产,对短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因此资产减值变更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短期资产还是长期资产.

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总体目标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那么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整体会计信息的一部分,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旧会计准则阶段是否也有显著的变化呢不同期限和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对此,本文首先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探讨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短期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及计提动机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从而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其次,本文对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资产减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以及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差异,随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最后,本文对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不同期限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影响,并结合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计提动机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可靠性的差异及其原因.

本文的研究期间为2001年至2008年,研究对象为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会受到行业经济形式和公司自身业绩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好转、公司自身业绩较好时,上市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较低,反之亦然;同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还会受到盈余管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扭亏动机的上市公司会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扭亏的目的;而具有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亦会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活动,从而为来年扭亏做准备;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也会受到会计稳健性因素的影响,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越稳健,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比例会越高;最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还会受到契约成本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计提的资产减值比例越低,

(2)由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短期资产减值,因此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扭亏活动;但新会计准则禁止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能够部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行为,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清洗活动的对象包括短期资产减值和长期资产减值,

(3)资产减值信息作为盈余的组成部分,具有减值前盈余之外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而言,具有扭亏动机和大清洗动机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弱于减值前盈利的上市公司;同时新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要高于旧会计准则阶段的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而这种价值相关性的提高一方面源于短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得益于长期资产减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提高,

(4)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短期资产减值应计和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致使新会计准则阶段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非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对于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长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高于短期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扭亏和大清洗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资产减值应计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效果有限,但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总体目标保持了一致性,提高了资产减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促进了资产减值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本文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经验证据,尤其是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开展中国资本市场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工作.

相关范文:

最新范文:

热门范文: